妈祖供品是民间传统敬神献礼装饰造型艺术食品,俗称“妈祖筵桌”,通常在妈祖神诞、升天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期间摆列供奉。
妈祖供品制作工艺起源于宋代。传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,湄洲海面水族会环绕浅滩庆贺女神诞生,岛上百姓就把这一天定为休渔禁捕日,妈祖供品便改用素食仿制各种海鲜品,以符合妈祖博爱精神,此俗流传千年不变。
作为民间美术奇葩,妈祖供品制作工艺在千百年传承发展中,以精湛工艺形成包括13类800多种的食品造型艺术。
妈祖文化筵桌贡品展示是表达中国湄洲岛百姓对妈祖的崇敬有加,以最朴实、最虔诚的心,以湄洲盛产的海鲜品、淀粉、面粉为主要原料,通过雕刻、捏塑、上彩等塑型方式,用人物、故事、花鸟鱼虫等各种形式,把源于传统文化意蕴的民间工艺,心灵手巧地制作成各道最精美的盘景,并敬献给妈祖作为贡品,并达到便于保存供奉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目的。
妈祖供品配套和排序均有相对固定程式,供桌上按序必备:花、果、茶、酒、面、饭、糕果、6斋;筵桌中间为饼筵、一担盘(即大、中、小10个盘分别盛有香菇、金针、寿桃、寿面、红米团及其他面食类),两边则分为文筵(斋筵)和武筵(荤筵)。每架斋筵再分为:10斋、12大碗(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)、12小碟等。除规格“筵桌”外,还有自由创作供品,尤有特色。
妈祖供品是妈祖祭祀礼俗活动不可或缺成份,摆置时间长,并与其他动态艺术活动交相辉映,构成一种特殊民俗文化和静态艺术交融样式。
2017年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,祖庙由文缘馆负责制作荤品和斋品两门,包括海鲜类100多种、水果类5大种、斋菜类90盘,还有寿桃36盘、面饭14副,共200多种。今年筵桌贡品还特地邀请潮汕贵屿天后宫展品参加展览,他们带来精心制作的36盘山珍海味展品,从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於祖庙南轴线天后殿公开展示,供往来的嘉宾、香游客参观了解妈祖文化和湄洲民俗特色。
殿内多桌供品成为五湖四海信众关注的焦点,他们纷纷拍照记录纪念,盛赞不已。“妈祖出世”“默娘治病”“为民行医”“收伏双怪”……每一件供品都十分生动,人物、场景栩栩如生。
随着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播,湄洲祖庙的妈祖供品制作工艺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。目前,每年都有大批信众到祖庙参观妈祖供品艺术,学习制作工艺。因此,妈祖供品制作艺术已成为妈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#资料与图片来源:湄洲妈祖祖庙、《湄洲日报》







